【旅行誌】義大利;米蘭之一
米蘭是義大利的財政與工業中心,也是非常國際化的大城。文化方面,藝術、建築、音樂等都非常出色,也少不了古蹟和文化遺產,更是近代引領時尚與設計的重要指標。米蘭第一的觀光景點非米蘭大教堂莫屬,看過那麼多教堂,米蘭大教堂確實算是留得下印象的,這可能可以歸功於超多小尖塔的外觀、可以爬上去曬太陽的屋頂,以及相較於其他義大利大城,米蘭可以說是比較沒什麼看頭的XD,所以身為最大亮點的米蘭大教堂當然記憶點就相對高一些囉。基於這些原因,我決定這篇就專心好好著墨米蘭大教堂吧。
西元335年,此地的第一間大教堂落成,現在的米蘭大教堂地下室得八角形洗禮堂就可追溯西元335年。西元836比鄰建起了另一座大教堂,然而,1075年的一場大火將他們付之一炬,西元1386年開始重建的大教堂,就是現今米蘭大教堂的基礎。重建工程曠世費時,1805年,稱霸歐洲的法皇拿破崙下令全力加速,誇下海口說所有修繕經費都由法國出錢,並在米蘭大教堂加冕成為義大利國王。雖然最後說要付錢的本張支票大跳票,但終始大教堂的外觀得以在七年之內完工。為了感謝拿破崙出一張嘴的這個貢獻,他的雕像也被放在其中一隻尖塔的頂部。大教堂的最後一道門於1965年完成,費時了將近六個世紀,這座義大利最大的教堂終於大功告成(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更大,但畢竟人家梵蒂岡是另一個國家)。
米蘭大教堂位於市中心,地鐵站一出來就是教堂前的大廣場,直接正面直擊大教堂,不過剛好我們去的時候大背光就是了。
繞著教堂外圍走一圈,巨大的彩繪玻璃和精緻的雕刻尖塔令人咋舌。
進入教堂內部,裡面的空間相當大。樑柱之間懸掛著很多幅畫,講述宗教的故事。陽光穿夠巨型彩繪玻璃窗,更增添了神聖的氣氛。話說,二戰時為了避免遭到破壞,這些彩色玻璃被拆卸了下來,結果裝回去時順序竟然裝錯了,然後也沒有人要再重裝一次,就這樣將錯就錯,真是隨性的民族哪。
連地上鋪設的花崗岩都有精心的裝飾。不只裝飾,地上還安了一些星象標誌,以前的人就是依照陽光與陰影的位置變化來判斷時間,相當厲害。
教堂內部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Saint Bartholomew Flayed的雕像。有一種說法是,耶穌升天之後,他到印度傳教,結果被暴徒剝皮而殉道,因此在許多宗教主題的藝術作品中,他不是拿著割皮刀,就是拿著自己的皮!自己的皮!自己的皮!在米開朗基羅的大作「最後的審判」中,他就是拿著自己的皮,而米蘭大教堂中他的雕像也是如此,肌肉紋理被相當細膩地重現在雕像上,自己的皮彷彿圍巾一樣披在肩上,實在是...相當驚悚啊。
走出教堂準備開始爬屋頂的行程。首先,先付費買門票好讓250階階梯來累死自己。爬樓梯的過程當然是頗累的,但邊爬可以邊近距離欣賞到教堂外觀的細節,以及無限多座聖人雕像和無限多跟哥德式尖塔,所以完全可以樂在其中,除非是體力上無法負荷,不然爬樓梯絕對是比直接搭電梯到屋頂更有趣。所有尖塔中,最高的一座高達108.5公尺,頂端有一尊4.2公尺的鍍金聖母瑪利亞像,在一片聖人雕像中顯得相當出眾。
每次看到這種教堂的怪獸或動物出水口,我都會想到夜行神龍,連鐘樓怪人的三個怪獸石像朋友我都會稱呼他們為夜行神龍,學法文的時候Gargouillie這個冷門的字還記得特別熟,真不知道這個應該不是太流行的卡通到底為何可以如此成功地佔領我的海馬迴。OK現在的小朋友肯定不知道夜行神龍,沒關係,時代的眼淚啊。
屋頂上的空間挺大的,天氣好,很多人都在上面曬太陽。在歐洲,我最愛的事情就是躺著曬太陽,真心羨慕他們的太陽可以這麼溫煦,不像台灣的如此毒辣。
從教堂頂樓可以飽覽米蘭大教堂廣場。廣場上有義大利統一後的第一任國王-艾曼紐二世的騎馬雕像,我們去的時候整座雕像都被包起來了。
印象中我們在米蘭待了三個晚上吧,當然也好好瞧了瞧大教堂在夜晚的樣子。晚上教堂內部的燈光由裡向外射出,因此在教堂外面也能欣賞美美的彩繪玻璃。
這趟義大利行我跟R走遍了北義的大城市,包括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米蘭是我們的最後一站。相較於其他城市,米蘭真的算是比較無聊的一個,好在有米蘭大教堂撐場面,加上郊區帕維亞的超可愛廊橋,整體來說仍然算是充實的呢。
留言
張貼留言